1、
又下雨了,我开着窗,坐在阳台上,和着雨声、歌声,还有从窗外偶尔飘进来的风和雨滴,看午夜的家乡。
很多从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不同时期的同学,会在我偶尔发了文章之后,来问我:“在哪?”
当我回答我在家乡时,大家基本都会说:真不错。
当然,我知道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没有什么别的意思,只是我心里会有疑问,在家乡就真的好吗?或者说在大城市就真的不好吗?
虽然这是一个:
用家乡对比大城市,显然无法对比的,一些大城市有个美丽的落日景象,都会上热搜,可家乡没有的。大城市代表了更多的机会,以及需要更多的努力,但在这里并不代表完全好或者完全坏。
虽然我毕业之后想过留在杭州,但我最后依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到家里,主要还是生活成本低,等自己积攒够了钱,还是可以出去玩的。
只是这两年,都没怎么出过远门。
我不知道当年留在杭州的同学过的怎么样,但是对比老家,这个词里概括了很多的东西,包括人的能力,机会,选择,所能否拥有以后的生活。
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,表达出来的形容词也不同。当对方询问你在哪里之后,下一句一般都会“过的怎么样”。
双方的回答基本都是一样的:挺好的。
其实在说这句话的时候,无论是我还是屏幕那边的人,都会有一个习惯性的代入对比,ta这样真好,我们在不同的地标、环境下经历各种不同的挑战、挫折、起伏,既然如此,大概率可以说明ta过的还是不错的。
其实,真真假假,只有自己知道,包括你自己说的那句自己挺好的,和对方挺好的,看东西、看人、看事,觉得看到的就是真的。
2、
家里最近在忙着收麦子,哥哥回来帮忙了。
昨天晚上哥哥打趣说:“收麦的时候辞工作也得回来,昨天晚上累死我了,这是一家人的事。”
我妈说:“别呀,她明天还要上班,别胡说了,算了,快让她睡觉吧。”
我虽然极力的表示,之后多帮家里干点活,别把活堆起来,别想着一次性干完就会轻松点,心里想着怎么可能为了收麦专门回一趟家啊,请几个人就好了。但我好像忘了,我本就是大山的女儿,住平房还是楼房,家里的地是不可能不种的。
之前有一些内心的壁垒,总觉得说自己的家乡,会有点博同情、或者自己有点不耻,现在看过了一些乡村纪实之后,一些关于家里、关于西北、关于庄稼、田地的生活了。
感觉这样的生活挺好的。
之前有人问,庆阳有什么独特的啊,我实在想不出来,现在我晓得了,香包确实是到家才有那么多的,春节、端午、结婚都有,这种家乡被看见的感觉,比自己被看见的感觉更兴奋。
虽然我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农村,但我们都生活的很认真。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,免不了七零八落的杂碎,总归是朴实的,在自己身上能找到的家乡显著的影子,大概就是,生气和很爽的时候,会很自然地说起家乡话来。
还是很好的。
——小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