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,要么庸俗,要么孤独”是大哲学家叔本华的名言。每一本书都不白读,不论是知识、鸡汤、金融、历史,我已经把书里学到的东西尝试用起来了,可能还用得不够好,但我已经勇敢的走出了第一步。
1、
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,我总忍不住地会去想:自己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吧。
每天的生活没有丝毫的波澜,大家做着同样的工作,领着同样的工资,聊着鸡毛蒜皮吃喝拉撒的小事,如同一个模子刻出的残次品。
刚毕业刚上班的时候,经理和我说过关于他的故事:
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特别迷茫,摆过一段时间的地摊,做过服务员,也在东北老家卖过自己的烙饼,他说生意挺好的,但就是累。烙饼的家和他卖饼的地方有着两里路,为了不让饼凉的快,他是按半天量烙的,尽量保证不多烙,来来回回地跑,天天累得满头大汗。
但一算钱,每个月拼死拼活也赚不了太多。然后他到了深圳做销售,做房地产,跑盘,各个楼盘没日没夜地去熟悉情况。
大晚上,累了就坐在花园的长椅上,仰头盯着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发呆,扑面而来的就是陌生感,他说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不属于这座城市。幸好经理坚持了下来,他意识到深圳可能是他改变这辈子的唯一机会,他不能浪费。
后来经理拼命的往上爬,在老家买了套房子,开着不错的车,生了个女儿,过着他认为是幸福的生活。
2、
当时经理说的事情,对我来说是个很励志的故事,但是事情是否这样,有没改编不得而知,有可能刚去上班那会,老板为了让我们努力的干活,死心塌地的干活。
让经理说的这个故事。
也是这家公司,我体验了三个月的实习期,差不多干了近一年的时间,发现还是离自己的梦想太远。不辞职,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,拿着三千来块的工资,十年后可能还在做着同样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。
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人生,还是混日子,于是我便辞职了。
当时没有更好的打算,要么做读书时的专业,要么重新学一个新技能,当时真的是迷茫,正好正值学习时这个行业很有“钱途”,我选择了市里一家比较有实力的公司上班,薪资还不错,但是就是累。
差不多干了四年时间吧。
再后来,就是现在的工作,其实在中间的那段时间,也找了多份散活,只是时间不长。
那时说真的,有点坚持不下去,主要还是太累了,又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?
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深圳小哥的帖子,一位在深圳打工的93后小哥,曾在广告公司做设计,有一次连续加了五天的班后辞了职,月底结算时只多了一百五十块,后来索性成立自己的工作室,选择做一名自由的手工匠人。
帖子有几十万的点赞评论,他们都说小哥做的对,为了追求自己的生活,而不是做被老板“剥削”的打工人。
后来我又去看了小哥的帖子,最近的更新是工作室倒闭了,现在又重新回到打工的时候,只是还多另外的身份——父亲和外卖小哥。
我们在看小哥的时候,都是看到自己的影子,自己不敢去做的事情,就把事情的希望放在小哥身上,只是小哥的“热度过去,只留一地鸡毛。
白领小哥的随心所欲,正是我们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。
3、
塞利格曼有句话:改变你能改变的,接纳你不能改变的,这才是人生。
生活充斥着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,生活的压力让忘记了曾经的梦想,你忘记了自己是谁,即使你在普通不过,即使你想做一下改变。
要么庸俗要么孤独,特立独行的人选择孤独,随波逐流的人选择庸俗。这便是生活,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,在于我们是否很努力的去做一些事。
这是事情在我们看来非常的有意义。
谁也没有规定,一个人的人生是怎么样的,孤独也好,庸俗也罢,只要你自己喜欢的,而不是被迫喜欢的,你高兴开心就好。
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,就别考虑的太多,热爱它,就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