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必求其心得,
业精于勤。

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

《传习录》上有一句话:言语无序,亦足以见心之不存。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讲起话来语无伦次,就能够看出他并没有存养本心。

用现在的话来讲,如果一个人说话语无伦次,前言不搭后语,说明这个人的思维是不清晰的,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,可见在表达某件事情的观点时,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逻辑发展思维是很重要的。

这和码文写博客也是一样的。

可能,大概,而且,有些朋友看小编所码文字,也有很多都是逻辑不清楚的,对,这是小编的错,没有用心在写,甚至写了几年的文章都没有一点长进,真是白瞎了这些时间。

可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,借口?我还要说的是,一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,而小编所码一篇文不过800来字,也就10多分钟的时间,都是一次性搞定的,基本上不会再花多的时间去修改。

为何?

还是属性不同,小编的博客主要以关键词吸引读者,而像公众号、头条号等都是以积累粉丝为目的,自然一篇文章都要好好的琢磨,要不错误连篇的文章连自己都看不下去,何况是读者呢,又怎么去积累粉丝?

目前我能理解到的,博客以数量取胜,公众号等之类的以质量取胜,当然要是大家的文采斐然,码博客以质量取胜自然很可以,只是当下我对搜索的理解着实有点摸不着头脑,也就能多码一篇就一篇了。

不过有时间的时候,没素材的时候,还是会对文章多作一遍校验的,哪怕是个错别字也会修改一番,只是这样多一步的操作,对博客并没有多大的提升,这一点着实有点打击人了。

可能就是这样的恶性循环,导致小编所写文字都不够看吧。即使花了时间勉强写出一些文字来,但在写作上并没有多大的精进,可出来的文字连自己都看不上,更不说挑剔的读者了。

之前在总结写作的时候,特意去看了一本《从零开始学写作》,里面有几句话还是很有意思的:

写作与个人的思考有密切的关联,写作的指导与训练其实就是思考的训练,而多读、多写之所以无法保证写作的进步,是因为写作是对错综复杂的思路的整理,面对脑袋里五花八门的想法,如何抽丝剥茧、条分缕析,然后又如何提笔行文!

按书里的话说,就是不会整理思考吧,好吧,以后多多努力就是了,要知道好多大神都说: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。要是小编能花几分钟就搞出一篇可读性很高的文章,那是真的大神了,可是我不是。

最后:写作就是一种表达,是对自己思考的一种整理,在表达什么观点之前,一定要在心里把这些事情想的明白清楚,第一遍写出来的尽可能做到通顺流畅,码完后再花点时间好好的整理一番,自然一篇好的文章就跃然纸上了。

这个看似简单而又明白的道理,按说大部分人都应该清楚明白,然而很多人却似懂非懂,其中就包括我在内。